唐朝末年,黄巢起义平定后,朱温的势力逐渐崛起。在这过程中,一位谋士的作用极为关键。这位谋士在朱温身边效力了三十余年,最终助其登上了帝位。朱温对他极为重视,不仅给予重官厚赏,甚至将自己宠爱的妾侍也送给了他。然而老钱庄,在后梁灭亡时,这位谋士选择自杀以表忠诚。那么,这位堪称后梁第一谋士的人究竟是谁呢?
一、落第书生
此人名叫敬翔,来自同州冯翊。他的家族背景显赫,祖先曾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。705年,敬翔的祖父敬晖参与了历史上著名的“神龙政变”,成功逼迫武则天退位,因而被封为平阳郡王。敬翔的父亲和祖父也都在官场上担任过要职,显然家族背景极其显赫。然而,敬翔的个人仕途却充满了波折。尽管他“喜爱读书,尤其擅长文笔,才思敏捷”,但他却未能考中科举,“乾符年间,举进士不第”。他虽然学识丰富,却未能通过科举实现仕途的起点。
后来,黄巢起义爆发,敬翔离开了长安,前往同乡王发处避难。王发当时在朱温麾下担任观察使,待敬翔有加,但却没有任何机会将其推荐给上级。身处困境中的敬翔开始动脑筋,他替军中的将领们写“笺刺”,用警句点明时局,传遍军中。朱温虽然文化水平不高,但喜好这种简明易懂的文书。渐渐地,朱温听说了敬翔的名字,认为他熟知兵法,于是急忙将其招入幕府,委以军事事务。
展开剩余61%二、后梁功臣
朱温最初任命敬翔为军职,然而敬翔作为书生,对武职并不感兴趣,他希望能从事文职工作老钱庄,于是被任命为馆驿巡官,负责处理各种文书工作。当时朱温正在和秦宗权激烈作战,局势非常紧张,敬翔虽然本职是文职,却也被卷入了军事谋划的行列。朱温原本认为敬翔只是一个书生,没想到他对军事有着深刻的理解,朱温对此感到非常欣喜,甚至曾说:“恨得翔之晚,故军谋政术,一以谘之”。
随后的岁月里,敬翔与李振成为了朱温的左膀右臂,深得朱温的信任。朱温曾感慨道:“天降奇人,以佐于我!”敬翔全心全意辅佐朱温三十余年,勤勤恳恳,昼夜不休,亲自表示,唯有在马上才能获得短暂的休息。最终,敬翔助朱温登上了皇帝的宝座,建立了后梁政权。朱温将枢密院改为崇政院,任命敬翔为院事,同时封他为平阳郡侯。由于敬翔为人低调,很多功绩无人知晓,因此他在外界的知名度并不高。
三、自杀殉国
朱温在征战中,俘获了一位名叫刘氏的美女。刘氏原本是黄巢部将尚让的妻子,在尚让死后被时溥所得,最后被朱温收归后宫。朱温在平定徐州后,将刘氏纳入宫中,宠爱有加。不久后,朱温得知敬翔的妻子去世,便毫不犹豫地将刘氏送给了敬翔作为安慰。然而,刘氏性格傲慢,经常在宫中出入,还曾对敬翔冷嘲热讽:“卿怎能对我有何要求?我曾为贼寇之妻,成败不由我,尚让乃黄巢的辅佐,时溥则为忠臣,论你家门第,怎能与我为伍?若是,我将自此辞去与卿的交往!”敬翔无奈,只能低头谢罪。
912年,朱温被自己的儿子朱友珪所杀。敬翔由于名声过高,幸免于难。当朱友贞即位后,敬翔依旧未能得到重用。他看着局势愈加崩溃,心生无力感。923年,后唐军队攻占了开封,随后赦免了后梁的群臣。李振建议敬翔一同前往朝见新君,但敬翔坚定拒绝。他说:“如今新君伏剑守国门,纵使新朝赦免旧臣,我又怎敢再度踏入建国门?”最终,敬翔选择自缢而死。数日后,他的家族也遭到了满门抄斩的厄运。
发布于:天津市银河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