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史之乱后蚂蚁策略,陇右节度使仆固怀恩,心怀异谋后背叛唐朝。在同唐军的首次交锋中,仆固怀恩不敌郭子仪,大败而归。
但怀恩不甘心失败,他在765年又勾结了吐蕃、回纥和鲜卑族的吐谷浑,共十万余人,再次进犯长安。
他们来势汹汹,杀气腾腾,为了拦截叛军各路进犯,郭子仪传令各地驻军,必须扼守要道,抵制敌兵,不得让敌兵前进一步。
在行军途中,仆固怀恩得了暴病,突然死去。他的部将张韶率领吐蕃、回纥大军,继续进军,包围了长安北面的泾阳。
而镇守泾阳的郭子仪,仅有两万多人,但他早有戒备,于是命令部将坚守阵地,不准同叛军交锋。与此同时,吐蕃、回纥听到唆使他们入侵的仆固怀恩已经暴死,便开始分营扎寨,争权夺势,起了内讧。
郭子仪听闻以后,暗自窃喜。他详细地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军事力量:唐军守孤城,抗雄兵,将寡兵少,力量薄弱;吐蕃、回纥兵比唐军多五倍,又骁勇善战。回纥王甚至不可一世地自称:“威风凛冽气昂昂,塞外称雄无人言;鼓角声高催战马,诸藩部将我为强。”
在这样不利的条件下,郭子仪深知战必失败,退则被歼,只能“智取”,不能“力敌”。他一边积极地备战,一边争取与对方谈判,还召集大小将领共同商讨退敌策略。
展开剩余78%郭子仪任命令部将白孝德为副元帅,让他死守泾阳,等待援军;派牙将李光瓒去见回纥王,表示愿和回纥王共同打击吐蕃。
回纥王听说郭子仪还活着,十分惊奇,半信半疑。他对李光瓒说:“郭令公真在人间,你不是欺骗我吧?如果他还活着,能让我看看他吗?”李光瓒把这番话告诉郭子仪。
郭子仪作为一名足智多谋且勇敢的将领,为了劝退回纥兵,决定一个人去见回纥王。
他对将士们说:“回纥兵多蚂蚁策略,我们兵少,实力相差悬殊,很难用武力打败。过去唐朝和回纥的关系密切,曾订过互不侵扰盟约。如今之计,不如我亲自去说服他们,不用动刀枪,便能退走回纥兵。”
郭子仪冒着生命危险,单枪匹马地去和回纥军谈判,将士们不由得担心起他的安全来,于是准备选拔五百名精锐的骑兵随身保护他。
郭子仪坚决地拒绝他们,说道:“这样做,不但没有好处,反而会把事情弄糟。”
他出了军营,叫人连声高喊:“郭令公来了,郭令公来了!”
回纥兵本以为郭子仪不在了,一听呼声,个个吓得目瞪口呆,情不自禁地都放下了武器。
回纥兵的统帅——回纥王的弟弟药葛罗,立即拿起弓箭,站在阵前,准备战斗。
郭子仪来到回纥军营门前,不慌不忙地翻身下马,摘掉头盔,脱去铁甲,放下刀枪,勇敢沉着地向回纥营中走去。
回纥兵们非常吃惊,对视而望,不约而同地说道:“果真是郭令公呀!”而药葛罗也放下弓箭,连忙走上来迎接。
郭子仪握着药葛罗的手,义正辞严地责问道:“你们回纥替唐朝立过大功,唐朝报答你们的也不薄,为什么违背盟约,向唐朝进攻?你们丢掉过去的功劳,帮助叛臣仆固怀恩作乱,同唐朝结怨仇,太不明智了!仆固怀恩叛唐弃母,被人唾骂,像他这样寡廉鲜耻的人,能替你们做出什么好事呢?今天我独自一人来到这里,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,如果你们真有诚意同唐朝和好,应该马上撤兵。不然,我将传令三军,一气杀来,叫你们片甲不留。如果你们敢杀死我,唐军一定不会答应。”
药葛罗早就吓得手足无措,连连说:“我们受了仆固怀恩的欺骗,他说皇帝已死,说你早已在阵前丧命,朝内乱成一团,没有主人,因此我们才敢跟着仆固怀恩前来进犯。现在皇帝仍然坐镇京城,又亲眼看到你,我们哪里敢同唐军作战呢!”
郭子仪见大事已成,心中窃喜。为了粉碎回纥与吐蕃的联盟,他抓紧机会,继续劝药葛罗说:“吐蕃王不讲道义,反复无常,趁着唐朝有乱事,便抢占土地,烧毁城市,破坏乡村,还掠去大批财物,假如你们肯帮助唐军打退吐蕃,继续保持同唐朝的友好关系,唐朝就把吐蕃抢去的东西,全部送给你们,千万不要错过良机啊!”
药葛罗感激而又惭愧地说:“令公的话开导了我,我愿帮助唐军打退吐蕃兵,以便立功赎罪。不过,请你不要把仆固怀恩的儿子杀掉,因为他是我们王后的兄弟。”
郭子仪答应了他的要求。而此时,站在旁边围观的回纥兵,正往自已这边靠近,郭子仪的随从见状也紧跟上几步,加强戒备保护他。
郭子仪一点也不惊慌,挥手叫他们退回。
药葛罗一面让士兵退出,一面叫人摆出酒席,同郭子仪同饮共欢。
药葛罗要试探一下郭子仪的诚意,于是请他举起酒杯发誓,郭子仪对着回纥的首领和士兵说:“大唐天子万岁!回纥可汗万岁!谁若违背誓言,就叫他死在阵前!”
药葛罗也同样发了誓。立了盟约后,郭子仪便领着几个轻骑,凯旋归来了。
吐蕃王听到这个消息,连夜带着队伍逃走了。
郭子仪就这样不用一兵一卒,不费一刀一枪,瓦解了回纥与吐蕃的联盟,迫使回纥兵也撤退了。
由此可见,在战争中,指挥官面对强大的敌人,不仅要善于运用智慧,也要有过人的魄力和胆识,敢于冒险,善于抓住时机,以上种种,都是指挥官必备的素质。
而郭子仪,恰恰为我们上演了生动的一课。
欢迎关注我蚂蚁策略,共同探讨有价值的事情。
发布于:天津市银河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